slide_img_1
slide_img_2
slide_img_3

"6.6全国爱眼日"公益科普宣传(上篇)│关注青少年的眼健康


[上海市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创作者:邹海东、贺江南]

2023年全国爱眼日主题确定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一)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二)重视儿童眼保健,守护孩子明眸“视”界。

(三)全民爱眼,从我做起。

(四)有远见,不近视。

(五)不惧白内障,“睛”彩有保障。

(六)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小编导读: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视力下降是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此,就青少年群体普遍的眼健康问题——近视,向读者朋友们分享发表在本刊2021年第3期的文章《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光学干预》。

第一作者

海玥,在读研究生,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川北医学院眼视光学系。

通讯作者

廖萱,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眼视光学院客座教授,川北医学院眼视光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眼科主任。

青少年的眼健康

近视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部疾病,在过去几十年中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近视进展越来越快,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高度近视与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近视性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在视觉2020行动中已将近视列为需重点防控的可能导致失明或严重视力障碍的眼病之一。近视影响儿童及青少年对其身体外观、运动能力和社会接受度的感知,可能造成显著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法众多,其中光学干预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矫正近视的光学干预具有悠长的历史,早期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改变远视觉体验的眼镜。21世纪始,关于角膜接触镜矫正的临床研究开始大量涌现,而在动物模型中运用光学离焦原理以调节眼轴增长的研究为新的光学干预手段提供了思路。现有光学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配戴框架眼镜及角膜接触镜,随着材料、设计和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近年来进展迅速。

1  框架眼镜

1.1单焦框架眼镜

主要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对延缓近视的发展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单焦框架眼镜仅纠正了轴向上的屈光不正,而视网膜周边存在的远视离焦依然会促进眼轴的增长,从而导致近视发展。周边离焦框架眼镜设计就是基于此理论,旨在通过减少外周离焦而控制近视,但效果并不理想,延缓眼轴增长量平均为0.05 mm/年,延缓近视增长量平均为0.12 D/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患者视远时仅转动眼球从而产生了注视偏差,影响到中心视力的清晰度及视网膜周边的离焦效应。

1.2双光镜

双光镜根据远近不同焦距的两个屈光区域,减少或消除视近时的调节滞后;同时减少视近时的调节需求,使睫状肌的张力降低,巩膜上的应力减小,从而控制或延缓近视的发展。双光眼镜在设计上,会在周边视野上形成一个相对的近视偏移,避免产生外周远视离焦现象,且在视近区的近附加增大了视场,因而视网膜周边可以更大幅度接受镜片产生的近视离焦。但双光镜会产生棱镜效应,且由于近附加的存在,患者为了保持双眼单视,其正融像性集合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双光镜适用于存在近距内隐斜或者近距高调节滞后的患者,对于显性或隐性外斜的患者及不能耐受单焦框架眼镜的屈光参差的患者均不适用。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亚洲儿童青少年配戴双光镜后,近视程度延缓量平均约为0.26 D/年,延缓眼轴增长量平均为0.08 mm/年。

1.3双光棱镜

双光棱镜在双光眼镜的视近区增加了底朝内棱镜,可有效补偿近附加所产生的额外的正融像需求,不干扰患者的调节与双眼视觉功能的平衡。但双光棱镜依然存在镜片分界明显的外观问题,且镜片视远与视近区的分界线会产生像跳现象。Cheng等的一项跨度为3年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双光眼镜与双光棱镜眼镜均可以减缓儿童的近视进展,三年中每年减少进展约0.34 D,而双光棱镜眼镜对较低调节滞后的儿童更为有效。

1.4渐进多焦框架镜

在双光眼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样适用于存在近距内隐斜或者近距高调节滞后的患者。不过相比于双光眼镜,渐进多焦镜没有明显的棱镜效应,患者的疲劳与不适感减轻。但是调节正常的患者可能会用渐进多焦镜的任何位置视近,从而不能有效利用近附加,这种框架眼镜的位置偏差也是影响其近视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Leung等比较了分别配戴负球镜度数(-1.50-2.00 D)的渐进多焦镜和单焦镜的儿童2年中的近视增长度数,发现渐进多焦镜组的儿童近视增长度数明显小于单焦镜组。但其样本并没有完全随机化。在美国、中国和日本后来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虽然渐进多焦镜显著降低了近视的进展,但与单焦镜相比差异<0.25 D,被认为临床意义不大。

1.5多点近视离焦

框架眼镜DIMS基于近视离焦原理研发,与以往的镜片设计不同,DIMS包括一个六边形的屈光矫正中心区域,周围是蜂窝状环形设计区域,由密集的数个直径1 mm3.5 D屈光力的微透镜组成。通过透镜的平行光,50% 通过小点之间的间隙成像于视网膜上,50%通过小点成像于视网膜前,因此同时为患者提供近视离焦和清晰成像。一项为期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与传统的单焦镜相比,DIMS镜控制近视度数增加的效果达52%,控制眼轴增长的效果达62%。理论上,使用DIMS镜对比度将有所降低,但Lam等研究发现单焦镜组和DIMS组儿童均表现出较好的高对比度视力,但长期配戴是否发生其他不良影响,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1.6高非球微透镜

HAL运用高非球微透星控技术,设计出隐形分布在镜片上的11圈星环上的1021个微透镜,使光线在视网膜前方形成非聚焦的光束带,产生近视离焦的信号区,从而达到减缓眼轴增长的效果。相较于DIMSHAL可以在任何用眼距离及视物方向上都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温州医科大学团队在中国视觉2020会议上报告了其正在实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发现HAL组控制近视度数增加的效果约为67%,控制眼轴增长效果为63%。现有研究结果表明HAL能显著减缓近视度数增加和眼轴增长,且常戴镜(≥12 h/天)的近视控制效果更好,但其长期应用后的近视控制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框架眼镜的优点是验配简单,有较好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缺点是改变了脸部外观,且视野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运动不便。

2  角膜接触镜

2.1软性角膜接触镜

软性角膜接触镜以促进视觉发育和恢复双眼视为目的。其中,球性软镜适用于角膜规则散光≤1.50 D,且球柱镜比大于等于3/1的患者;Toric软镜适用于角膜规则散光介于0.752.00 D,或者球柱镜比小于3/1的患者。一项为期3年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框架眼镜患者与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的近视进展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软性单焦角膜接触镜具有屈光矫正作用,暂无证据表明其具有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

2.2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

RGPCLs是一种特殊的逆几何形态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具有高透氧的特点。其内表面由多个弧段组成,镜片与泪液层分布不均,内表面不再与角膜平行或吻合,而是在镜片与角膜之间制造一些间隙。

RGPCLs的适用人群较广泛,高度屈光不正(≤-6.00 D)、不规则角膜散光(圆锥角膜等)患者都可以通过配戴RGPCLs获得较好的近视矫正效果,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移植术后等复杂情况下的屈光不正也可以通过RGPCLs进行矫正。但因其配戴舒适性较差,患者适应困难,在长期随访中失访率也较高。目前尚无证据表明RGPCLs对延缓近视发展有明显作用。

2.3角膜塑形镜

OK镜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特殊硬性的角膜接触镜,一般以夜戴为主。通过镜片中央基弧区下压的力量和反转弧区流体力学效应外拉的作用,共同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从而暂时性地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定位弧区保障光学中心居中及稳定性,周弧区有利于泪液的顺畅交换。研究表明,配戴OK镜后的眼轴增长率降低了30%~71%,患者角膜K值在45 D左右效果最佳。Cho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配戴OK2年,停止使用后导致了更快的眼轴增长,但增长速度类似于持续配戴框架眼镜进行近视矫正的个体;而在恢复使用OK6个月后,眼轴增长又再次延缓。Cheung等建议OK镜的理想适用人群为近视快速进展的儿童,如7个月眼轴长度增加≥0.20 mm,或1年等效球镜度数增长≥1 D

2.4软性多焦角膜接触镜

在软性多焦镜的设计中,镜片的光学区实现屈光矫正,外周区域则具有相对更强的屈光力,屈光力以渐进或同心圆的方式向外逐渐增大,使得视网膜中周部成像形成近视性离焦,从而减缓眼轴的增长。Anstice等的交叉试验中,相较于戴软性单焦角膜接触镜的对侧眼,戴软性多焦角膜接触镜的48眼表现出等效球镜度数进展和眼轴长度增加较缓。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同心圆设计的软性多焦镜对眼轴增长的控制优于渐进设计,分别为44.4%和31.6%;而它们对等效球镜度数进展的影响相似,分别为36.3%和36.4%。屈光度数过高(≥-10.00 D)或者散光度数过大(>1.50 D)的患者不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来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其多焦设计也可能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

角膜接触镜具有美观、方便等优点。适用于无角膜、泪囊炎、结膜炎等活动性眼病,眼睑位置及瞬目正常,全身健康状况良好,且有较好依从性的患者。


资料来源:

海玥,文佰伟,廖萱.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光学干预[J].玻璃搪瓷与眼镜, 2021, 49(3): 33-36.


除了上述提到各种光学矫正方案,近视还可以从环境/行为因素进行防控

□ 户外活动时间:60~120 min

□ 近距离用眼20-20-20法则: 近距离用眼20分钟,需要休息20秒,向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

□ 正确的读写距离

□ 每日放学后观看屏幕或久坐小于2 h


咨询热线
021-67792921
咨询QQ
2755880349

TOP